投稿邮箱:yblywhw@126.com    QQ:2680826841    广告合作热线:17760503325
景区推荐THE SCENIC SPOT IS RECOMMENDED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叙州景区

宜宾旅游文化:叙州横江古镇解说词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8-29阅读次数:分享本文:

 

 江古镇简介


横江古镇位于宜宾县西南部,背靠石城山森林公园,面依横江河,距离宜宾市42公里,距离云南水富县14公里,交通便利。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乡村气息散发着它特别的魅力,2014年,被国家文物局、住建部列为全国第六批历史文化名镇,2017年入选为“四川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

横江古镇游览区1.86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占地总面积15公顷,有大街7条,小巷10条,历史建筑规模13500平方米,历史建筑完好比率90%,是一座保存完整,体系完备的中国古镇,完美呈现出宋、元、明、清等历史长河的烙印。

横江古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于此,在东汉时期就形成集镇从事商贸活动。秦、汉、隋、唐“五尺道”、“僰道”、“石门道”均经此南下,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历史上各朝各代先后设置如巡检司、水陆驿站、京铜专运局、驮运管理处、四川盐务官运局张窝分局等重要管理机构对横江镇进行管辖,充分体现了横江镇在我国西南军事、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和重要物资集散地与著名的商贸大镇的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向西南转移,昆明宜宾两地往来更加频繁,横江经济地位更加凸显,商业、运输业发达,商店千家,人口近万人,进入横江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被称为“小宜宾”。演绎千年的历史,成就了横江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且地处川、滇结合部,在历史上是川、滇往来重要的水陆交通要地,曾历经多次大战,又有川滇“咽喉”一称。

 

宜宾横江古镇解说词

 

横江古镇位于宜宾县西南部,背靠石城山森林公园,面依横江河,距离宜宾市42公里,距离云南水富县14公里,交通便利。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乡村气息散发着它特别的魅力,2014年,被国家文物局、住建部列为全国第六批历史文化名镇,2017年入选为“四川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

横江古镇游览区1.86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占地总面积15公顷,有大街7条,小巷10条,历史建筑规模13500平方米,历史建筑完好比率90%,是一座保存完整,体系完备的中国古镇,完美呈现出宋、元、明、清等历史长河的烙印。

横江古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于此,在东汉时期就形成集镇从事商贸活动。秦、汉、隋、唐“五尺道”、“僰道”、“石门道”均经此南下,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历史上各朝各代先后设置如巡检司、水陆驿站、京铜专运局、驮运管理处、四川盐务官运局张窝分局等重要管理机构对横江镇进行管辖,充分体现了横江镇在我国西南军事、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和重要物资集散地与著名的商贸大镇的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向西南转移,昆明宜宾两地往来更加频繁,横江经济地位更加凸显,商业、运输业发达,商店千家,人口近万人,进入横江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被称为“小宜宾”。演绎千年的历史,成就了横江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且地处川、滇结合部,在历史上是川、滇往来重要的水陆交通要地,曾历经多次大战,又有川滇“咽喉”一称。

如今,横江古镇秉承“江、城、村、山”四位一体发展思路进行保护性开发,修旧如旧,古色古香,专家、学者、艺术家赞不绝口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传奇小镇,领略千年历史文化:

首先大家眼前的这条河叫横江河,也叫“关河”,在唐代叫朱提江,宋至明叫石门江,清代至今叫关河,发源于云南省昭通,途经川、滇、黔三省,最后汇入金沙江,整个河流,在云南称“关河”,四川称“横江”。一般河流都是至西向东流,而横江河是由北向南流,因此而科学得名“横江河”。横江码头是关河著名的水码头,明末、清时期,关河坝上,水面是“日则白帆点点,号子声声;夜则泊舟纵横,船火烛天”。码头因货运的兴旺带动了经济繁荣,也孕育了厚重的商贸文化、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川江的纤夫(船工)还创造了伟大的劳动歌曲“关河号子”。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禹王宫前殿,整个禹王宫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坐西向东,修建与清朝中期,保存相对完好。上方是戏楼,左右两边是厢房。正前方是一个约60平米的天井,天井往里左右两边各有九步短青石梯,在往后是两排小青瓦房,原来是住房和膳房,粮站修建办公房时拆除。这里在民国时期是区署办公地,新中国成立以后收归国有,一直用作横江粮站至今。

这里是小街,这是一条保存比较原始的古街道,全长300米。因为横江地处川滇交通咽喉,历史上这里就是云南昭通到四川宜宾商业通道上的物资集散地,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重要水码头。马帮及船只货运到横江,就从码头运到这里,沿着这条路上去到达货栈或者客栈。从云南下来的货物以花椒、中药材和从宜宾上来的货物以盐、布匹日用品,到了横江后在这里进行相互交换,短暂堆栈后又从这里运到各自需要的地方。曾经的横江镇有货栈、客栈、马店多达四、五十家,能住宿百人以上的客栈就有6家;往来船只200余条,船工1200余人;横江至云南会泽骡马每日六千余匹,背运货物的背夫三千多人。

我们面前的炳昌祥商号就是在当时规模较大的货栈之一。炳昌祥商号原名“永昌祥商号”,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朝中期,房屋结构是小四合院,面积约800平方米。大家抬头往上看,这房屋上的各式雕花,经过风吹日晒仍然清晰可见,还有这个标准的八字门,依稀能显现出当时的繁华。炳昌祥商号就从事着物资转运业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物流中心。在门上,依稀可见文革时期的标语,但令人痛心的是横江的很多古建筑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了大量的破坏。前面就是杨家大院,曾经的杨家经营酿酒坊,现在在这座院落里,还保留着酒窖及酿酒工具。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横江古镇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朱家民居,首先请看这幅对联,反应横江历史,作者为李代煊,号石城山人,著名书法家,宜宾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曾被全国文联授予“全国百杰书法家称号”。朱家民居原名“石城别墅”,又名“朱公馆”,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川南最大的中西合璧建筑”。始建于1933年,次年竣工,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坐西向东,砖木结构,整座民居集中、西建筑风格为一体。从外观上看带有一点西式风格建筑的味道,走进屋内,却又是典型的川南四合院建筑,两旁的黄桷兰树就是那时栽植的。后来因为土匪猖獗,又于两年后在右墙角建了这座碉楼,当地人俗称印子楼。

修建民居的主人叫朱光德,是民国时期关河流域、川南宜宾乃至上海都有名气的商人。朱光德祖籍云南昭通,母亲早逝,十二三岁时随父来横江做生意,其父攀结了横江有名乡绅刘竹斋,刘竹斋见朱光德的父亲精明厚道,就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婚后,朱氏夫妇开了一家堆栈。朱父死后,朱光德协助继母经营堆栈,并更名为“朱鸿盛祥”。朱光德成年后,刘竹斋又将女儿刘道仙嫁给她。朱光德年轻时好赌,豪赌给家庭造成了经济危机,妻子便去父亲处告状,刘竹斋盛怒之下操起家法,将女婿痛打一顿,罚跪并让其立下保证。自此,朱光德痛改前非,改正了恶习,堵住了漏洞,也就积攒了钱财,家境逐渐兴旺起来。朱光德十分敬重岳父,他认为没有岳父刘竹斋就没有朱光德。他每天必去岳父房里跪着请安,为了方便看望岳父,他特意从朱公馆后门至岳父的住地望嘴修了一条约一公里长的三合土马路,人称“光德马路”。

我们从外观上看是一座两层洋楼,走进屋内,却又是典型的川南四合院建筑,内部还分为中式客厅和西式客厅,屋里的家具也很考究,这里是朱光德主卧,足见当时的兴旺。这座民居还与一个人有关,那就是朱光德的长子朱大文。朱大文1929年在北京大学预科班就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返回横江,在求学期间接触过共产党,思想比较开明,他曾在这里藏匿过地下共产党人和进步分子。中共川南游击总司令钱寿昌夫妇来横江以教书为名从事地下活动,引起当地国民党势力的疑心和注意后,朱大文将他们藏匿在这阁楼上,几天后待风声平静设法把他们送出了横江。这个阁楼主要是朱大文放字画的地方,朱大文非常喜欢收藏古董字画,朱家父子与一些名书画家私交甚好,如徐悲鸿、张大千等,珍藏着他们的馈赠手迹。朱大文原想办一个博物馆,后因世事变迁,没能如愿。新中国成立后,曾捐赠了一批名家书画给宜宾博物馆,余下的在“文革”中被抄走或毁坏。对面围墙下有一口沼气池,这个沼气池是朱大文自己研究并在自家宅基区内建成的,可以说是川南地区第一口沼气池,当时朱家就是用它来做饭和照明。在沼气池旁边那座房子,是朱大文自办的关江图书馆,藏书三万余册,对民众免费开放。这里可以看出朱大文是一位开明人士,而且注重教育。在这里我重点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碉楼。大家请看,这座碉楼四方各6米,高约20米,墙上有射击孔、投弹孔,等防御设施,这里曾经是横江古镇最高的建筑,站在碉楼上可以俯瞰横江古镇全景。关于这座碉楼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1949年,解放军进驻横江,腊月30那天,朱大文听说土匪要来攻打横江,他就到禹王宫去接工作队到这个碉楼上住,女的工作队员住中间那层,上面是男队员,下面是解放军。第二天早晨,土匪打来了,解放军从印子楼里挑了两条手榴弹到外面去打土匪。正是朱大文提供了这个大院,才使得土匪没有攻进来。新中国成立后,朱大文又把整个宅子赠送给了人民政府。1992年,国家文化部拨款维修朱家民居,地区文化局派出修缮队,历时3个月修复,验收合格后编入《宜宾地区文物表》。2002年省政府正式批准朱家民居为四川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至2010年,国家文化部拨专款30万元进一步对朱家民居进行修缮。2011年横江镇自筹资金10万余元再次对朱家民居进行原貌恢复。

现在我们走的这条街道,名为民主街,原名寺门前街,全长大约160米,原来这条街道是横江镇主要的商业街道,曾经这里商铺林立,非常热闹繁华,近两年镇政府自筹资金20余万元,对这条街道进行了保护修复。这是横江中学,它的前身是石城中学,是1942年朱大文、肖席珍等几位有名乡绅捐资创办的。

2014年起,横江进行古镇升级改造,对后街、民主街等街道进行了集中整治,同时修建了两条游步道,一条是临河游步道,另一条就是真武山游步道。右边是镇中心医院,左边后街8号的房梁值得一提,其材质是具有几百年历史且保存完好的金丝楠木,现今价值上百万。

流和巷,这个巷子也是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巷,从下面往上面看,可以看到房屋上的雕花依然清晰可见,古巷中有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桂圆林。

流场巷,历史悠久、宁静安逸的古街巷,古巷中可见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如倪家大院等。古巷中的外墙上还有射击孔,现依稀可见以往战争时留下的枪眼痕迹。

如今这两条小巷已成为景区最为精致的巷子,古老的院子、沧桑的青石板,还有鲜花盛开的小道,将美好时光就此定格。

这是杨家大院,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光绪年间,保存完好的古四合院,属于穿斗式建筑,八字大门,门口有九步石梯。

这是周家大院,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对巧圣宫,左面临关河以及新修建的临河游步道,右边是文星楼,正门是八字槽门。院落完整,1982年《赵一曼》电视局曾在此拍摄。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横江古镇另一代表性的建筑——肖公馆。

肖公馆是原是清乡司令肖席珍的公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座西向东,分洋楼和公馆两个部分总体呈方形结构,建于1920年,总面积约4000平米。叙府的三帮(川滇赣)商会出资雇肖席珍为保商大队长,商会提供军需,兵员从地方取保招纳,从叙府保至云南昭通重要关隘,顿兵把守。由于肖席珍保商得力又廉洁清贫,三帮商会将筠连丝厂一年的利润十四余万,赏赐给他以表重谢。肖席珍将此赠款在老院子后面即关河畔兴建了一幢四层洋楼。洋楼原来有四层,后来被拆了一层,现在我们看到的就只有三层。据说有一年发洪水,肖公馆被淹了一大半,但却没有丝毫损毁,可见其坚实和牢固。肖公馆的建筑也融合了川南传统古建筑的文化元素,同时也表现出一种霸气。

肖席珍是民国时期威震金关二河一带颇有权势的一方军政人物,人称刘文彩南路诸侯的肖司令官。肖席珍的发迹源于清末到民国时期关河流域的商业繁华和物资集散。肖席珍清1864年生于安边,父母早逝,孤苦地在附近乡场流浪,拾煤渣,卖豆腐、习赌渡日。他赌运享通,把赢得的钱积蓄起来。虽然他年轻时一无所有,但有胆识。光绪二十二年,土匪来横江劫场,无人敢挡,肖席珍号召了一些年轻人把土匪打跑,因此名声大震,从那以后,他弃赌步入军政。在那个时代,有商货运输就有土匪出没,肖席珍看准了贩卖山货的商人和烟贩在川滇边境及横江、宜宾往返需要武装护送,就买了几支手抢,聚集了几个患难弟兄,组织了一个护商队,即镖行。1924年肖被任命为筠连县长,1926年任屏山县长,并兼任金、关清乡司令。

肖席珍虽然没有文化,但他善于斡旋与军阀,和刘文彩、刘文辉是结拜兄弟。19259月军阀混战,杨森败退于横江,肖席珍盛情接待,并倾囊资助来横残部,又将五子肖碧琦寄拜杨森膝下为干儿,与杨森结为干亲家。1941年,肖席珍和朱光德(朱大文之父)曾被人控告为投日汉奸逮捕入狱,囚于重庆杨公桥四十四天,正是杨森的鼎力相助二人才得以平安返乡。    

    肖席珍由一个目不识丁文盲而登上七品县爷和相当于上校军衔的金关清乡司令宝座,实现古今历史奇闻,但他平日最敬重文人,为后来振兴横江教育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于1948年因病而故,享年八十二岁。

从肖公馆望出去,整个关河尽收眼底,这建筑风格,和我们前面看到的朱家民居的风格样式迥然不同,一文一武衬托着横江古镇的厚重历史。

横江古镇内保存完好的清代传统民居、院落、宅第等有20余处,这种依山而建、进制完整、规模庞大的山地传统建筑群是川南建筑的典型范本,足见古镇深厚的商贸文化。嘉庆年间横江镇就已经是是川南最大、最热闹的场镇之一,有“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满的叙府”之说。抗战时期,横江经济的繁荣更是达到了顶峰。云南的桐油、药材、烟土、茶叶、皮货;英美等国的呢绒、军火、汽油特殊机械制品;缅甸的珠宝玉器和绸缎源源不绝经此运入四川,散入内地。内地的叶烟、川丝、盐巴、土布、棉纱、纸张、金属制品等也是从此地输入云南。当时横江的主要商业有:榨油业、酿酒业、绸缎百货业、烟草业、盐业、手工业作坊、农副产品贩运等。

古老手艺世代传承,传统风俗薪火相传,如今古镇保留了丝烟坊、酱园坊、古酒坊、榨油坊、铁器坊等传统工艺和川剧、关河号子、薅秧歌等传统民俗。其独特的风味小吃眉毛酥、油饼子、蔡赖子素燃面、五香糖、什样锦、锅盔、米糖粑、萝卜胭脂、盐花生、炒米糖、开水涝糟粑粑无一不让人留恋。

横江古镇是一座保存完整,体系完备的中国古镇。这里的每栋建筑、每条街道仿佛都在诉说着不同历史时期古镇的变迁。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它的完整性和独特性也为研究城镇建设史、建筑史、文化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例证,同时,它也是我国川南古建筑的典范。“川滇古韵,传奇横江”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