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yblywhw@126.com    QQ:2680826841    广告合作热线:17760503325
文旅论丛LOCAL CULTURE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地方文化

佛教寺院文化欣赏

来源:作者:张乃富发布时间:2017-07-05阅读次数:分享本文:
用唯物主义理论观点,解读神秘宗教

以佛教智慧慈悲情怀,促进社会和谐

在佛教寺院的围墙或照壁上,总能看见“南无阿弥陀佛”几个大字,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让我们以游客的身份,文化探索的视角去解读吧。

南无:读“na,mo”(拿么),不能读“nan,wu”(兰吴);皈依,尊敬的意思。皈:从“白”从“反”。有迷途知返、回头是岸、幡然悔悟的意思。“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尊敬的阿弥佛”或“终生虔诚信奉的阿弥佛”。

阿弥陀:阿:无;弥:量;陀:寿或光。阿弥陀佛也称“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

寿”、“光”在这里表示智慧、慈悲的意思。为什么呢?在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初期,没有文字和通用的语言,人们经验知识主要靠个体的积累,没有什么有效的传播载体,加之恶劣的生存条件使人的平均寿命很短,偶尔出现的寿命长的个体一般都是经验知识丰富的人,所以寿命与经验知识成正比例关系,“寿”就成了智慧的象征,在古代传说中有很多关于智慧老人的故事。光明普照时,既有让人们把事物看清楚、搞明白,有利于人劳作生活的便利,更是大自然无私给予以人类为主体的众生,普遍、平等、不求任何回报的恩惠,“万物生长靠太阳”。在“火”发明之前,人们对光明的渴望和崇拜,就形成了感恩上苍赐予的“慈悲”朴素情怀。所以“寿”和“光”就代表了智慧和慈悲。

佛:即觉悟者。觉悟是指大彻大悟,透彻的洞悉了解。佛教把修行者的觉悟分为三个阶梯:自觉、觉他、圆觉。能自觉的是罗汉;能自觉、觉他的是菩萨;能自觉、觉他并且觉行圆满的就是佛了。自觉是对主体、主观世界的透彻了解,(如人体的潜能与极限,生命的本质和意义,认识和思维的规律,人性的弱点等等);觉他是对客体、客观世界的透彻了解,(如包括他人在内的社会、群体,包括天地万物在内的自然界的特点和规律等等);圆觉是指具有在自觉、觉他的基础上能恰当圆融地运用和处理主观、客观世界各种错综复杂关系的能力。如:人性中有“贪嗔痴”的弱点,佛就针对性的用“戒定慧”来解决。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算是把人生搞懂了;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自觉可以说是“知已”,觉他可以说是“知彼”,再加上能灵活运用(圆觉),所以,到了“佛”的境界,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了。

综上所述,阿弥陀佛本质上是:具有无限智慧、无量慈悲、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秘精神正能量集合体。为了便于把这种深奥、抽象的人生哲理用来教化众生,采用了一种拟人化的表达方式,阿弥陀佛就被说成是一个人——“圣人”了,(这个人本事很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心肠特好)。在古人那里,传说和神话不分,圣人和“神”不分,这是一种古代文化的普遍现象。非常有趣的是,先人们用“佛”字来表达这一概念,佛从“人”从“弗”,“弗”即“不是”的意思,就是说,“佛”仿佛是人,但不是人!在汉语中,“佛”字的词组除“仿佛”外,基本就是和佛教有关了,这就是拟人化表达的最直接证据。用佛教的专业术语来说,阿弥陀佛是一个“万德洪名”,即包涵各种美德和与之相匹配的能力的集合概念,是一种抽象的理念精神。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中称赞白求恩: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在品德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因此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精益求精”是智慧,“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是慈悲,能达到这种境界,就不是普通人了,白求恩于中国人民、八路军也可能算是“佛”了。正因为“阿弥陀佛”有以智慧、慈悲为主的神秘万能的丰富内涵,所以人们在祈祷、诅咒、感叹、高兴、悲伤、愤怒、怜悯、无可奈何等各种心境时念阿弥陀佛都是恰当的。“佛”字还可以拆分成“人”、“弓”、“‖”。“人”表示人生,“弓”表示人生的道路曲折复杂漫长,“‖”表示智慧和慈悲,合起来表示: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必须始终贯穿智慧和慈悲两条主线,以智慧和慈悲引领我们前进。“佛教”就是教人如何走好自己人生之路的学说。

佛教中有一个很特别的“ 卍 ”符号(左旋和右旋都一样),表示无比强大、神秘的正能量,梵语中发音很复杂,早期的翻译也不准确、统一。

武则天长寿二年(即公元693年)被钦定,读“万”,其意为“吉祥万德之所集也”,成为佛的专用标志,把佛与普通人、伟人、圣人、甚至帝王的形为天津爆炸事故罹难者祈祷超度摆出的“卍”灯图案像区别开来。所以,在制作佛象时都要在佛的胸口上铭上这个符号“卍”,古人认为人们是用“心”而不是用“脑”在思考。没有这个“卍”符号的佛像就不如法了,这有点象《水浒传》里描写的要在刺配犯人时,脸上要打个金印一样,这个“卍”也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阿弥陀佛的含义。其实据专家考证,在佛教出现之前,在我国的岩画中就出现过这个符号,估计是象征太阳或火的意思,但没有大量持续的流行开来。顺便说一下,这个钦定“卍”读“万”的女皇武则天,对佛教有较大的贡献,她作过一首偈,偈就是佛教诗,“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直到今天,法师们讲经说法前,都要诵读它,这首偈被称作“开经偈”。后来德国纳粹党使用了这个“卍”符号作标志,这两者没什么逻辑关系,纯属偶然。

既然把阿弥陀佛比拟为人,为了更加自圆其说,就要给他安排一个住的地方。那么,阿弥陀佛的常住户口在哪里?他的家距离我们有多远?

《佛说阿弥陀经》上讲:“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这就明确告诉我们,阿弥陀佛住在西方极乐世界,离我们十万亿佛土。但“十万亿佛土”有多远呢?这就牵涉到佛教的宇宙观了。在说佛教宇宙观之前,先简要说一下唯物主义宇宙观,以便有个参照系。目前的科学发现是,我们住在地球上,地球是行星,往小的方向说依次是卫星(月亮)、彗星、流星、宇宙尘埃、陨石、PM2.5等等。与地球同辈份的行星有九个: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地球,(其中的冥王星因不能清除轨道上的垃圾,于2006年8月24日在布拉格天体运行图世界天文大会上被降格,定义为“矮行星”)。比行星大的是恒星(太阳),九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以太阳为中心的星体群形成太阳系。上千亿个太阳系组成银河系,银河系的直径约十万光年,(光速30万公里/秒,1光年=300000公里×60×60×24×365)。银河系之外是河外星系,在河外星系中已观测到约有10亿个象银河一样的星系,随着科技的发展,一定还会有新的发现,总之,唯物主义认为“宇宙无限”。佛教的宇宙观以一个太阳照耀的地方为一个世界,1000个世界构成一个小千世界,1000个小千世界构成一个中千世界,1000个中千世界构成一个大千世界。佛教说“三千大千世界”,这个“三”不是确指,只是表示多的意思,“三千”也不是3×1000,而是1000×1000×1000。总之吧,佛教也主张“宇宙无限”。把两种宇宙观换算一下,一个银河系等于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住着一位佛,因此也叫一个佛土,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土,大家耐心算一下,就知道极乐世界离我们有多远了。

知道了西方极乐世界有多远后,还想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还住着些什么人?经书上说:那里“黄金铺地、七宝莲池、八功德水、梵天妙音。其国众生,无有苦众,但受诸乐,故名极乐”。由此看来,那里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态环境极其友好,精神文明程度很高,人的寿命很长,幸福指数很高。据经书的意思推测,这里的人没有男女之分,不能自行繁衍,全部属于外星系移民。象我们地球人这样肉体凡胎的人,没有任何运载工具可以将我们的身体运过去,只有当我们抛弃了肉体,“灵魂”穿越时空隧道,才能去得了。因此,本质上西方极乐世界是“宇宙灵魂收容所、救助站”。这里的普通人姓氏不可考,只知道其领导班子成员——“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阿弥陀佛是教主,一把手,后面一位是前一位的接班人。观音菩萨来我们这里救苦救难,有点象白求恩到中国来一样,也有点象外地来的挂职锻炼干部。关于这三个“人”,在我国唐代时,就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说法,对前两位大家都很熟悉了,不赘述。大势至菩萨大家生疏一点,简介两句:“势至菩萨德无疆,辅弼弥陀作慈航,救苦直同观自在,导西不异普贤王”。观自在就是观音菩萨,普贤王是指普贤菩萨,都是佛教界的大腕明星级人物。

阿弥陀佛是什么样子呢?《观无量寿经》说,“其身檀金之色,身高60万亿由旬,毫相之大小如五倍须弥山之高广,眼如四倍大海之纵阔,遍照十方世界,摄取念佛之众生”。

里说了他的肤色、身高、汗毛(毫相)、眼睛,我们去想象一下吧,你会不会觉得有点不可思义呢?其实,在佛教学说里,佛、菩萨的形象有三种:法身、应身、报身。“法身”是体现其法力的,由于佛的法力是无边的,他的法身就自然要大得你难以想象。《西游记》里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但翻不出如来的手掌心,如来的手就是法身上的手,看过了《西游记》你就不会对上面的描述感到惊呀了,《观无量寿经》说的就是阿弥陀佛的法身。“应身”是指佛、菩萨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幻化出来的形象,可大可小,可男可女,可美可丑,甚至可以是花鸟虫鱼、高山大海,总之随心所欲、应景应时变化,还拥有各种威力无比的神通和法宝。“报身”是指享受福报供养的形象,寺院里的佛、菩萨像就是报身像。它是人们偶象崇拜时塑造的形象,既然是崇拜的偶像象,当然要尽善尽美了。因此不同国度、地区、时代关于同一个佛、菩萨的塑像就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这是世俗的审美观决定的,人们觉得怎么美就怎么塑,完全满足塑造者的心愿。比如唐代的佛、菩萨多是雍容华贵,而宋代的佛、菩萨多是灵秀飘逸。

人们每年都要过生日,阿弥陀佛也有生日吗?有。农历冬月十七是阿弥陀佛的生日,它的来历还有一段公案呢!在唐朝与宋朝之间,有一段“五代十国”的时期,那时军阀混战,天下大乱。在当时地处偏远江南的杭州一带,建立了一个叫吴越的小国,国王提倡佛教。吴越国有一位高僧,法号永明延寿,(公元904-975年人,他原来是一名税务官,爱买鱼虾飞禽等放生,薪俸用完后挪用公款,事情暴露后被判死刑。临刑时他面无惧色,说自己将往生西方净土,岂不快哉!被笃信佛教的国王释放)。后来他皈依三宝,博采佛学各派之长,精修净土法门,很有佛学造诣,被封为国师,大家称其为永明大师。

国王为求国泰民安,出钱赞助搞了一个“无遮大会”,就是佛教的高峰论坛会议,也叫“千僧斋”,凡是来应供的僧人一律平等的享受有关权益。但主席台上的首座谁来坐呢?国王当然希望永明大师来坐,可永明大师就是客气推让,这时来了一位衣着不是很整洁的大耳朵和尚,他毫不客气地就坐了首座。国王心中不悦,但有言在先,不好发作。大会结束以后的第二天,国王问国师,有没有佛教界的高僧大德来应供?(如果有的话就说明了国王的江山社稷可能得到佛、菩萨的眷顾,而国祚绵长;如果没有的话,国王就会觉得福报浅、没面子)。永明大师回答说有,国王就问是谁,大师说,就是那个坐在首座上的大耳朵和尚,国王问他的名号,大师说那是定光佛。国王大惊,原来定光古佛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国王惊喜之余,马上派人去追,想把定光佛请回来。过了半天,去的人回来报告,说是追上去找到了,在一个山洞里修行,但他们进洞说明原委后,大耳朵和尚只说了四个字“弥陀饶舌”,就圆寂了。“弥陀饶舌”就是说阿弥陀佛多嘴,泄露了他的身份。国王听了,很是懊悔,忽然醒悟过来,原来国师就是弥陀,他拔腿就往大师住的地方去,刚走两步,被一个从外面跑进报信的太监撞了个满怀,太监报告说永明大师圆寂了,国王惋惜不已。后来,人们一想,这“永明、延寿”,不就是无量光佛和无量寿佛的意思嘛。永明大师是农历冬月十七的生日,所以阿弥陀佛的生日,就定为冬月十七日,得到了佛教界的普遍认同。

“阿弥陀佛”为什么被写在围墙上?为什么念得多而供奉少?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远亲不如近邻,阿弥陀佛隔我们那么遥远,远水不能解近渴,所以我们要注意搞好邻里关系。偈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你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其次,佛教是多神教,有好多位佛,他们有各自的分工,阿弥陀佛分工上主管临终关怀,也就是说,我们要死后灵魂穿越十万亿佛土,才能去那里报到。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中国人都有忌讳死的习俗,所以多数人宁愿去供奉比他级别低的观音菩萨。再次,是没必要,阿弥陀佛那里已经是“黄金铺地”了,富得流油,你烧点纸钱也好,送点人民币、美元、英镑、欧元也罢,他也未必看上得上眼,再说他拿到钱也没地方花呀!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念念可以,供养的必要性不是太大。这些可能都是戏说,真实原因是要告诉你,当你看到这几个字时,就要生起恭敬心,寺院是庄严神圣的地方。

这也是净土宗弘扬通往极乐世界的最方便的法门,只要你经常用心念“南无阿弥陀佛”,死了就往生去极乐世界。所以,有的地方死了人,人们写挽联中常有“驾鹤西归”、“荣登极乐”等语。我们还可以把“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当作广告来理解,写在显眼的地方,便于广而告之,可以把它翻译成“这里有去天堂最廉价的门票”,因为念念阿弥陀佛是十分容易办到的。这是“净土宗”宣传的最简易法门,就是经常诚心念这六个字,死后就能往生西方净土。如果你把上述观点都搞清楚了,再看到这几个字,你会更有亲切感了。

如此说来,阿弥陀佛的真实性就要大打折扣了,叫我们怎么相信呢?其实啊,佛教是释迦牟尼劝导人们积德行善的方便之说。人类从蒙昧野蛮走向文明,是一个缓慢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一些先知哲人,进行当时的人能听懂、能相信的教化,这种教化普及了,深入人心,内化为人们心中的行为准则,文明就产生一个飞跃,就是量变发展到质变,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跨越式发展。这种方便之说,就像母亲教育小孩要注意安全,防止人贩子骗走小孩,你不能直接给小孩讲《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你就讲一个小兔子的寓言,“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妈妈回来了,我就把门开。”这兔子能说话当然是假的,但这样教育意义是真的,效果好。释迦牟尼就是用这种方法来教化众生的,他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寓言理论体系,在两千多年前,对东方文明做了很大贡献,对现在和将来都有深远的影响。

那么现在科学倡明了,宗教学说这些有假的东西是不是应丢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呢?不!不能简单地丢。第一,人类生活很复杂,有很多领域,不同的领域价值取向不同。比如:科学追求“真”;宗教追求“善”;艺术追求“美”;政治追求“恰当”。你不能用另一个领域的标准来衡量这一个领域的事。例如:金鱼和盆景大家都觉得很美吧,其实,金鱼是一种畸形病态的鱼,盆景是人为把可以长得挺拔的小树强行扭曲而成,你总不能说养金鱼的人和搞盆景的人很残忍吧。因此,关于佛教的思想,只要它是善的就行,你不能老是追问真假。正如一位高僧说,你行善积德就行,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去西方极乐世界买不到墨镜,满地的黄金会晃坏你的眼睛。佛祖降生在古印度,当时的印度人喜欢黄金,他就说西方极乐世界铺满黄金;如果佛祖降生在藏区,藏族同胞喜欢喝牛奶,他就会说西方极乐世界的河里流淌的都是牛奶。这是劝善的方法,不管真假,效果好就行。第二,世界的发展、人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现在世界总体的科学水平提高了,微观的显微技术、纳米技术,宏观的宇宙探测都硕果累累,对人的研究已经到了基因时代,但地区之间、人的群体之间,人的个体之间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因此包括佛教在内的宗教,还有滋生发展的社会条件。第三,世界的无限性不仅体现在空间上,也体现在内涵和深度上。人类的认识能力在提高,但还有无穷无尽未知领域,比如人的盲肠对人体有什么用处,至今仍是一个谜。人类的能力在增强,但大灾大难面前,人类还是渺小无助的。距离“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还远得很。神秘莫测,弱势无助,遍布人间。有人要信宗教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是你说丢进历史的垃圾堆就能丢进去的。

念阿弥陀佛有什么好处没得?好处嘛不好说,用处到是有的。首先念阿弥陀佛可以表明一个人的价值取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致性,目前社会上道德沦丧的事例比比皆是,佛教的教化对修补道德塌方窟窿应该有一定作用。其次,念阿弥陀佛本身是一种修持:不生无名火,不起狠毒心。一些文学作品中描写冲动型犯罪时常用“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手起刀落……”,念阿弥陀佛,可以防止冲动铸成终身遗憾的大错。当前,“路怒症”特别多,后果也相当严重,如果,这些人能学会念阿弥陀佛的话,一定会少很多“路怒症”。有的人因为一点小事,或是一语不和,就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再有甚者闹出人命。多念两名阿弥陀佛,就可能减少和防止冲动。再次,获得一种精神慰藉:其命终时,往生极乐。调节心态,今世不好修来世。对患有某些绝症,面对死亡的人,可以缓解绝望和痛苦。国外有的实行“安乐死”,这在中国可能行不通,但念阿弥陀佛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安乐死”,省去了立法、监督等麻烦和道德风险,何乐而不为呢?精神慰藉对人类十分重要,有一位美国医生特鲁多,他名声远扬,但并不是因为他在医学上的成就,而是他墓碑上刻着的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他一辈子行医生涯的概括和总结。1873年25岁的特鲁多患了结核病,来到人烟稀少的撒拉纳克湖畔,准备等待死亡,因为在那个年代,结核病是一种不治之症,一旦罹患,只有死路一条。在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他沉醉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偶尔也爬山打猎,过着悠闲的日子。后来他体力恢复,居然完成学业获得博士学位,创建了第一家专门的结核病疗养院—“村舍疗养院”,还成了美国首位分离出结核杆菌的人,创办了一所“结核病大学”。1915年特鲁多终于死于结核病,比当时罹患该病的人生存时间长得多。墓志铭说明了这位医生理性的谦卑和职业操守,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医学真谛的表达,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当前医患矛盾十分突出,原因多样,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医生不太懂得或不善于或没有时间,对患者传递精神慰藉。很多大医院和名医宣传的都是医术高明,没有哪一个宣传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甚至有的医疗广告暗示能包医百病,这种唯科学主义,让患者及家属产生一种幻觉,只要花钱按你的方案治疗,就一定能治好。一旦出现人财两空的结果,“医闹”的出现就带有必然性了。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医院、医生要在提供医疗技术服务的同时,要向患者及家属传递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医学并非万能,一般说来,人的疾病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可以不治自愈的;一类是怎么治也治不好的;另一类是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法和药物可以治愈的。现在的医院基本上忽视对一、二两类的正确判断和合理处置,把所有的疾病当第三类来试验性处理。医术是“智慧”,慰藉是“慈悲”,医术解决不了的,可以用精神慰藉来缓解,人力不能达到的境界,神力可以帮忙。智慧和慈悲就是佛,医生要把阿弥陀佛精神融化于职业生涯,医生的“仁心仁术”就是佛,医生要有更多的慈悲情怀,这样纠纷就少了或没有了,而不是去考虑如何在纠纷中去举证,没有纠纷也就无需举证。人们都尊敬佛,就没有人佛矛盾,人们都尊敬医生,就没有医患矛盾。当然,这只是从一个角度来观察,对“医闹”还是要坚决打击。

上述三点是念阿弥陀佛对个人的用处。对整个社会而言,佛教是透彻地了解了世道人心,把人往信仰解脱之路上引;我们是要透彻地了解佛教,把宗教引导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轨道上来,把持戒与守法结合起来,把佛教慈悲与人间关爱统一起来,把信仰敬畏与尊重规律统一起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用佛的智慧和慈悲情怀,用社会的人文关怀精神,团结广大信众,为建设“人间净土”、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作者系四川省宜宾市人大副主任、市民盟主委、唐君毅研究会顾问)



相关推荐THE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