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yblywhw@126.com    QQ:2680826841    广告合作热线:17760503325
宜宾特产YIBIN SPECIALTY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特产征文

诸葛亮与屏山包谷粑

来源:屏山县作者:王德敏发布时间:2017-09-18阅读次数:分享本文:
 

 

四川省屏山县,元朝时为马湖路,属叙南宣抚司;洪武四年十二月(公元1371年)改为府,领一县四长官司(平夷长官司、蛮夷长官司、沐川长官司、雷坡长官司),称为马湖府。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之后,孟获愿归顺蜀国。在叙府(宜宾江北丞相祠)谈判,诸葛亮要孟获退让“一箭之地”,孟获认为这条件不算苛刻,量他一箭也射不了多远,就毫不犹豫答应了。诸葛亮知道沿金沙江河谷一带湿热的气候很好,地理位置重要,是通往大小梁山的咽喉地带,在前几天就派人沿金沙江上游约200华里,新市上面一个叫大岩洞的地方,放好事先准备的粗铜箭。
        这天,沿河的上风特别大,诸葛亮举箭往天上一射,说箭被风吹走了,上天让这支箭落到哪里,你孟获就要退到哪里。双方一行十余人沿金沙江往上寻找,到大岩洞才找到那只箭。这样蜀国就接管了屏山县一带的地方。
        传说诸葛亮派了两员副将管理马湖府,并嘱咐他们要善抚当地民众。马湖这个地方山高坡陡,地名也“因地制宜”:又陡又是石头的叫岩,所以这里有燕儿岩、红岩、林家岩、岩门等小地名…;大山上凹下去的地方叫窝,有底窝、仰天窝、盐井窝、望窝等等…;山的斜面叫坡,因此有西关坡、水绵坡、龙桥山坡、青岗坡、黄泥坡、马桑坡等小地名。这一带比较缺水能种水稻的平地也很少,不过适宜种包谷并且产量比较高呢。每年上缴的军粮大都是包谷,但是包谷既不耐储存,外面来的人很不喜欢吃。好个诸葛亮,想出了一个粗粮细做的方法:就是用石灰水做包谷粑,非常聪明地解决了“不怎么好吃”的问题。石灰是由特殊的天然岩石煅烧而成,做很多食品都离不开它,如做冬瓜糖、桔红、糖栆等果脯,夏天的凉糕、凉粉、冰粉等都需要它。
        而今,石灰包谷粑已成了屏山县非常有名气的土特产了!外面许多地方的人食用包谷,没有屏山包谷粑这样的做法,大都是打成粉做成“窝窝头”或者“粑块块”,那口感比屏山的包谷粑差远了!
        屏山人做包谷粑一般有四个步骤:一是煮包谷——将晒干的包谷,按约2%的比例,取来石灰放入适当的水滤过成石灰水放入包谷,煮包谷时加清水至淹过包谷大约一巴掌深,煮开20分钟左右关火闷10分钟,直到用手搓(捏)包谷籽,包谷能脱粗皮就应起锅了。二是淘包谷——让煮好的包谷在桶或盆内闷3—5小时以后,倒进箩筐或者筲箕里,用木杵不断地杵搅,或者用手使劲搓,把包谷的粗皮脱掉,并用水清洗冲掉粗皮。反复多次,煮好的包谷变得金黄金黄的,再用清水将包谷“漂”几小时。三是“推”包谷——前面的两个步骤一般都是在头一天完成,“推”包谷就是将淘好的包谷加上适当的清水,用石磨磨成做粑的“料子”(现在有电了大家是用机器来磨),粑料子的柔软程度与做的“猪儿粑”的料子差不多。四是做包谷粑——包谷粑做的形状与猪儿粑不同,应该做成扁平的圆饼形,有点儿像月饼。可以不要包心做成“实心粑”,也可以用菜馅或肉馅,做成“包心粑”,将它们一个个贴在大铁锅斜面上,锅里加上两三寸深的水,以前有的人还在锅中间放一壶老鹰茶,盖上锅盖,连煎带蒸,大火蒸煮约20分钟,然后微火闷着。注意观察锅里水烧干了,包谷粑就该熟了。这时候,你打开锅盖,股股香气必然扑鼻而来。
那“实心粑”蘸上事先炒制好的“苏麻面”或者家乡的“胡豆酱”,拌着老鹰茶,“豆渣汤”,乡土本味让人依恋不舍。现在条件好了,屏山人大多包上各自喜欢的“包心”馅,再把“包心粑”放入平底猪油锅里“炸一炸”,那包谷香、那包心香、那“锅巴”香,味道简直不摆了!
        包谷粑有丰富的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石灰的学名叫碳酸钙,常年吃石灰包谷粑的人不缺钙。屏山人总结出吃石灰包谷粑的年轻人有“四得”,就是“吃得、跑得、累得、饿得”;老年人说吃包谷粑经饿又补钙,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病人也有好处呢。
        石灰包谷粑是传统的绿色食品,是安全的、保健的、也是时尚的,我们国家的玉米产量和储存量相当大,如果把屏山包谷粑的粗粮细做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让全国人民都喜欢吃石灰包谷粑,对去库存、添美味、减少进口外国粮食,提高人民体质,将是一件有益的大好事。 

作者简介:

王德敏,男,就职于四川省屏山中学校,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数学特级教师;《中华辞赋》社会员,中华精短文学学会会员,宜宾市作协会员,屏山县作协主席;作品散见《中华诗词》《诗国》《神州•时代艺术》《中国诗赋》《西南商报》《国防时报》《人间》《作家报》《精短小说》《作家文苑》《四川人文》《散文诗》《思贤文学》《中国文学》《现代作家文学》《长江诗歌》《中国风》《北方诗刊》《齐鲁诗歌》《当代汉诗》《白鹤梁诗词》等报刊;获第五届长虹文学全国文学大赛铜奖、第十二届阳翰笙文学奖;数十篇(首)作品入选省级以上出版社精选文集;出版诗集《韵脚下的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