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yblywhw@126.com    QQ:2680826841    广告合作热线:17760503325
宜宾文艺YIBIN LITERARY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宜宾视频

视频《悠悠耕牛歌》

来源:宜宾叙州区作者:李秉仁发布时间:2021-02-21阅读次数:分享本文:


深山里的“世通养殖场”


        谭连西的养殖场建在天宫山下会龙村与政权村交界处地名庙子沱的地方。这里四面高山,草木茂盛,目及范围内没有一户人家。谭连西介绍,“蕨溪镇世通养殖场”是儿子谭荣彬与本村村民彭名通合伙创办的,总投资18万元。养殖场共养殖了本地水牛16头,多数是未成年的“断奶牛”。

        “养水牛其实赚不到钱。我们主要是想通过养牛积累牛粪,利用牛粪养红蚯蚓,用红蚯蚓饲养跑山鸡。”谭连西的儿子谭荣彬向记者介绍:“本地水牛作为菜牛,其肉质的鲜嫩和口感的细滑,肯定比北方黄牛肉好得多,那些用饮料催出来的所谓良种肉牛,根本不能与本地水牛相比。但消费者未必知晓这些内幕,所以水牛肉在市场上目前还不占什么优势。”

        “那你的养牛场用什么来饲养呢?”谭荣彬介绍,养殖场周围几匹山几乎没有庄稼地,全是退耕还林还草后的林地,其中属于自己的都有几十亩山林,青草有的是,还种有甘遮、黑麦草、徨竹草等,收集了大量的红苕藤等青饮料。


牛医世家的祖传医书《牛经卷》


        “我们家已是五代祖传牛医世家。”谭连西说,相传他的爷爷的爷爷就是牛医生,祖上从荣县鸦鹊通迁到今龙池乡辽叶沟柏杨林,到他爷爷一代就迁到今会龙村。他的父亲谭树成曾在蕨北乡兽医站工作了10年,1961年回乡自己从事兽医工作,以医治耕牛为主,人称“谭灌牛”,长期承包几百头耕牛的检查预防和治疗,每头牛一年12元的医药费。每逢春夏秋冬季节变化期间,都要对承包的耕牛进行检查和灌药,提供保健和治疗,服务范围在天宫山地区今商州、龙池、蕨溪以及岷江河畔今泥南、古柏等地。医牛的同时也医猪、猫、鸡、鸭等家禽家畜。

        “你们可否把祖传的牛医经验总结出来,继承下去呢?”面对记者的提问,谭连西说,家里有几本祖传的兽医书籍,但主要还是靠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为主。因为本地水牛与北方黄牛的区别很大,水牛的主要特点是喜欢水,夏天靠水散热,冬天怕冷,所以水牛适合在气候比较温和的南方地区生长。

        随即,谭连西叫儿子取出了一叠用塑料纸包了几层的祖传医书。虽然十分陈旧,有些破损,但字迹基本清晰可辨认。一本叫《牛经卷》,是石印的,另两本叫《牛经切要》和《牛猪猫犬家用大全》,是油印的。

据了解,《牛经卷》系《元亨疗马集》中的附录《牛驼经》中的一部分,由明        朝六安人喻仁(字本元)、喻杰(字本亨)兄弟所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兽医学著作,已传至日本、韩国等国家印行。

        记者建议,这几本书很珍贵,要好好保存。


声情并茂的《耕牛劝世歌》


        谭连西说,他和四弟都曾跟随父亲走乡串户学习兽医技术。为耕牛看病喂药几十年,对牛儿和牛医这个职业有着深厚的感情。现在耕牛越来越少了,全村只有五六头牛,且都很少用来耕田,估计再过些年,就再也看不到水牛了。

说到这里,谭连西似乎产生了失落感,他说,过去家家户户都把耕牛作为全家的重要财产,在养牛、使牛的过程中,每个农民对牛儿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说着,他忍不住唱起了以往经常唱的《耕牛劝世歌》。记者用手机录下了这段令人落泪的民间歌谣:

“世人听我说耕牛,最忠最苦是耕牛。

春夏秋冬下苦力,四时耕种得丰收。

背上犁耙千斤重,鞭打身上万条红。

水深犁耙拖不动,肚中无草双泪流。

口渴喝口田中水,吼声快走不停留。

肚饿吃根田边草,又将棍打骂瘟牛。

我在山中吃百草,耕出粮食主人收。

菜果棉花千般有,芝麻黄豆满山收。

白米煮饭你自己吃,酒米造酒你待亲朋。

修房架宇为好事,夫妻商议卖耕牛。

银钱家中多丰富,无故骂我害瘟牛。

怕死贪生方流泪,将刀割我寸咽喉。

破肚挖肠取肝肺,抽筋拨皮有何仇。

仔细思量为恶者,劝君行善早回头。

将我皮来蒙鼓打,惊动地府阎王愁。

杀我之人家不富,吃肉之人身不肥。

我今受尽千般苦,只因前世未曾修。

莫说世间无报应,内心依旧再为牛。”

        谭连西说,《耕牛劝世歌》又叫“牛祭文”,每当唱起这首歌,就想起当年为牛看病的日子。他还说,随着耕牛的减少,牛医也可能要失传了。


难舍耕牛情


        四月下旬,春耕大忙季节已接近尾声,蕨溪镇会龙村砖房坝村民彭名联还在最后一块田里忙着耙田插秧。

        “用牛犁田犁得很深,耙田耙得很细,这样庄稼才长得好。”彭名联介绍,周围村民大都用机械犁田耙田,只有他和少数几户还坚持驭使耕牛。他觉得机械耕田虽然省力,但耕得很浅,不如用牛耕得好。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养牛了,就没有牛粪了。”彭名联说,牛粪是农家肥,施在田里,会使泥土逢松,很有肥力。如果用化肥,会使田里的泥土板结,田里的水都是清亮的,“用来渗米锅水都要得,长出的谷子煮饭也不好吃。” 

        据蕨溪畜牧兽医站杜站长介绍,十年前,全镇养有耕牛6万多头,现在只剩下6千多头了。(注:2015年的数字)

        编者按:

     千百年来,耕牛是人类的朋友。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推进,我们必然面对继承与创新这个永恒的主题和矛盾。面临耕牛的即将消失,我们对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许更多的在于文化角度的保护和精神层面的传承。毕竟,机械代替人畜的体力,是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

                                     (制作于2016年5月)

以下链接观看视频:

https://mp.weixin.qq.com/s/s3p7gBgjKXKNDRZ5XZwejQ

  1. 上一条:苞谷粑的味道(广播节目)
  2. 下一条:等待更新
相关推荐THE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