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yblywhw@126.com    QQ:2680826841    广告合作热线:17760503325
文旅论丛LOCAL CULTURE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特约专稿

历史节点上人物定位的客观性——纪录片《中国文化的守护人——唐君毅》观后

来源:宜宾作者:左孝本发布时间:2017-11-18阅读次数:分享本文:

最近,在电脑上点击,看完了宜宾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中国文化的守护人——唐君毅》(上下)集,这是该台继文献纪录片《中国李庄》《国立剧专在江安》,人文纪录片《夕佳山民居》《远逝的僰人》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近十年间,宜宾广播电视台制作了不少纪录片,有的获得了全国和省的文艺大奖。比如《中国李庄》入围2005 年全国十大纪录片、获得四川省第五届巴蜀文艺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国立剧专在江安》获得第三届“记录中国”纪录片评比金牌节目可以看到,至《中国文化的守护人——唐君毅》的成功拍摄,宜宾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制作,已日趋成熟。

纪录片有多种样式,有风景纪录片、文献纪录片(政论纪录片)、传记纪录片、人文纪录片、科教纪录片等等。最近看到的中央台制作的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10集)、《大国外交》(6集),就是水平相当高的、以政论形式出现的文献纪录片。《中国文化的守护人——唐君毅》,它展现的是人物,是人物的重要阶段,因此可以认为,这部纪录片属于传记纪录片。它的推出,编导作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想谈的是:历史节点上人物定位的客观性。

谈到人物传记纪录片,镜头的焦点对准的是这个人物,并对人物作客观评价。总的觉得,“中国文化的守护人”,对唐君毅的这个评价,把握得是比较准确的。分三点来解读:

——客观的人物定位具有现实意义。本片人物定位的限制词是“中国文化”,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把片中的主人公定位于“中国文化的守护人”,比较客观,也恰逢其时。2014 9月,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到:“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这是向中国和世界发出了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声音”。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的一项重大国策——《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就包括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

唐君毅现代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的研究及其成果,也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中国文化的守护人——唐君毅》以客观的创作态度,完成了创作与播出,这种对守护人的“守护”,也就是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成功尝试。

——丰富的资料收集映照着客观性。这部纪录片是一个比较大的文化工程,由于地域的关系,而且过去掌握资料很少,要表现唐君毅的一生,时空跨度又那样大,显然会捉襟见肘。编导者下足了功夫。从策划到运作,从构思到采访,从撰稿到拍摄编辑,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从唐君毅几岁开始,到他求学之路、到他办学之路,再到他走完最后的人生路,对其人生作了全过程的观照。但这种观照,又不是生活流程的记录,而需要选择材料,突出主题,把握重点。本片的重点落脚在“守护”上,体现了编导者的驾驭题材的能力。

现代的记录片,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坚持让画面说话”、让见证人说话。其目的在于用历史的画面来叙说,用现代人的眼光来求证,二者叠加成的“声画合成”,来展现历史上的“这一个”,这就显示了记录手段的真实性。从画面的内容来看,历史画面很丰富(历史照片),资料很充实(主要是生活和工作的旧址、发表的文章著作、社会反响的照片资料等),采访的见证人很广泛(包括同时代学者、同校的教师、他的学生,以及受其学术影响的粉丝)。家乡、国内几所大学、香港、台湾都有现实的画面。这些历史资料的画面加上采访的人员的画面,就是坚持了历史性,坚持了真实性,很具有说服力。

——选择几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以凸显定位的主题。由此也拓宽了观众的视野,使观众从封闭走向开阔。过去,我们对唐君毅先生了解甚少,或者说是“碎片化”的了解。以我而言,最初认识他是90年代中期,在宜宾县召开的“唐君毅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以后,我又参加了几次研究会组织的活动,对其认识逐渐加深。看了这部纪录片,通过他漫长的学术生涯,对唐先生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通观全片,主要抓住了四个历史节点:早年教学从“玄武湖之误”的自傲、偏执到包容、开放的思想;抗战爆发后,针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提出以“建立中华文化的自信”并以中华文化摧毁日本精神;40年代以后面对香港异域文化冲击下的“文化沙漠”,建立和支撑起“新亚书院”,与牟宗三等三位学者共同提出《“为中国文化警告世界人士宣言》;50年代后出访西方,面对西方人士对中国文化的漠视,他对中西文化做了深入细致的比较研究后,撰写了《中国文化精神之重建》与《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两本书。正是在这几个重要历史节点上,用新儒家思想凸现了在大时势背景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也使观众看到了他在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上,作出了何等的努力。由此可见,唐君毅作为“中国文化的守护人”,当之无愧。

稍有些遗憾:历史画面欠清晰,缺少动感。有的照片、录像画面模糊。如果能找到当时的纪录片,比如香港“追悼会场面”等就更好;虽然有普安镇2015年清明节的“乡村祭祀”活动的录像,但画面不清晰。

但瑕不掩瑜,《中国文化的守护人——唐君毅》是比较成功的,编导者们所作出的努力,为宜宾历史文化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传播,增添了重彩浓墨的一笔。

                                                       201796

相关推荐THE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