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yblywhw@126.com    QQ:2680826841    广告合作热线:17760503325
文旅论丛LOCAL CULTURE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研究

南溪区落实“拜水长江·养心宜宾”理念的 生态实践

来源:作者:古 淼发布时间:2018-01-03阅读次数:分享本文:


2016年初,宜宾市委提出“拜水长江.养心宜宾”理念,蕴含着对宜宾历史文化和生态禀赋的精准概括,体现了建设文化强市和绿色宜宾的应有之义,顺应了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南溪区在落实“拜水长江.养心宜宾”理念过程中,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宜宾”战略部署,突出“生态”主题,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打造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进一步推进落实“拜水长江.养心宜宾”理念的生态实践取得实效,我们用近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各乡镇及相关涉农部门,通过座谈交流、调查问卷、现场走访等形式,对南溪区落实“拜水长江.养心宜宾”理念的生态实践情况进行全面调研。

一、南溪区落实生态实践主要做法

(一)科学规划“翡翠行动”和“环城绿廊”引领生态实践

1.“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再一次强调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南溪区坚持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突出抓好生态建设,把生态建设规划与经济发展规划同步进行,同步实施,以推进“翡翠行动”计划和“环城绿廊”建设引领南溪生态实践。2008年,南溪区便委托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科学院专家编制完成了《南溪生态县建设规划(2008—2020)》,并通过省生态专家的评审,2009年,全区召开创建省级生态区动员大会,拉开了南溪生态实践的序幕。

2、“翡翠行动”计划体现生态优先。南溪区把生态融入城市规划中,编制完成的《城市发展战略策划》《林业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重点突出了“翡翠行动”计划,核心是加快建设城市森林公园、环城生态绿廊,优先保护江山相伴、浅丘故国的自然生态本底,扎实推进滨江生态湿地修复、龙滚滩水库等项目。启动了金竹山、公子山、马家山等山系生态修复和保护,打造“南国植物汇”,力争实现“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田在林边”,建设最优质的生态系统。如今,随着“翡翠行动”的大力实施,南溪区城市发展的未来步伐更加明朗。而坚定的步伐,也推动着南溪区迈向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路上。

3、“环城绿廊”建设工程规划为南、北两部分。北面工程分两条线,一条线从罗龙镇红光村三块石起,沿罗龙工业园区东延,经粮仓村、杨村、羊耳村,北上至柏木村快速通道以北,再沿快速通道以北东延,经起于罗龙街道柏木村,止于南溪街道九龙村,建设长15公里,宽500米绿化带。另一条线沿高速公路两边200米建设绿化带,从罗龙粮仓村南延,谢坝村牛尾山止,长4公里。南面工程沿长江河岸200米建设绿化带,从起于马家乡和平村,止于江南镇石牛村,长15公里,

(二)重点突出“美丽江城”与“美丽山水”推动生态实践

南溪,地处长江上游,独特的地域环境造就了独特的生态空间,为南溪打造美丽的生态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南溪区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力探索美丽新南溪建设,紧扣打造“美丽江城”与“美丽山水”两大重点,在推进生态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1.“美丽江城”呼之欲出。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空间布局更加宜居。按照“三原”即原生态、原文化、原地貌,“三不”即不开山、不填沟、不挪树的原则,划定“三线”: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区控制线、城镇建设开发边界线。主动对接宜宾城市总规修编,进一步完善南溪城市控规、城市设计等规划编制,形成了奋戎城、仙源城、凤凰城、江语城四大功能区,形成“江山相伴、绿廊相通、产城相融、开敞共享”的整间布局。同时,南溪还加快建设长江花海公园、环城生态绿廊,启动凤凰山、公子山、琴山等山系生态修复和保护,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进长江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借助“一江四溪”水资源,构建生态蓄水湿地、亲水平台等水系景观体系。加强对生态板块、文化景观、城市小品的塑造,努力做到保有最清新的空气资源,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二是南北遥相呼应,城市富有灵动气息。南溪滨江新城规划面积4.76平方公里,由南至北,依次有长江沿线少有的几万平方米的滨江滩涂湿地景观;长3.5公里,平均宽度约50米的滨江绿化景观;沿桂溪河近1公里的特色商业古街,五星级宾馆、商业综合体、标志性建筑、文体中心星罗棋布点缀在古街周边,形成适宜旅游、商业、居住的区域;桂溪河上游两侧的滨河现代商业群与末端的面积约320亩的水上主题公园相呼应,营造北部区域的亲水环境和娱乐休闲空间。三是城市井然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合理设计人行步道和骑游道,点缀式布局驿站(综合服务点)、生态停车场、公厕等,供游客休息、换乘之用,注重公共设施的合理配置及无障碍设计。注重自然景观打造与南溪历史人文的有机结合,如朱德造币厂、烈女亭驿站、帆船广场设计、漂海楼重新设计建设等。注重对自然和人性的尊重,设计大量在保留原地形、地貌、植物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在滨江四期区域还专门设置了“沙燕保护区”,原住民“沙燕”筑巢区域,因此全部保留了下来。不仅如此,南溪老城区在实施老城升级改造项目过程中,综合考虑市民出行和生活需求,合理规划出了步行体系、自行车体系、机动车体系,确保行人优先、自行车优先、公交车优先,实现人车分流、安全畅通。同时,还对城区的13条主要街道实施了黑化和绿化升级改造。

2、“美丽山水”日渐清晰。一是实施“三大森林工程”,青山呈现。南溪实施了以建设南溪滨江生态园林城市为核心,建设南溪环城生态绿廊为屏障,建设10万亩工业原料林工程为依托的三大森林工程。通过南溪滨江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不断提高老城区的公共绿地面积,提升城市休闲环境、对新城区和新建项目提出了绿化率不低于30%的要求,文化创意动漫产业园占地1000亩,绿化景观方面按照4A级景区标准打造,推进生态景观廊道建设,着力打造“四季绿廊、花满南溪”的城市立体街景等一系列举措也是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丰满之局。通过建设南溪环城生态绿廊,全面打造南溪宜居城市,全面提升南溪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提升长江水系生态修复功能,南溪规划了2014~2018年5年时间建设南溪环城生态绿廊工程,总面积达1.8万亩,投入资金3.4亿元,己完成造林1.8万余亩。2018年完成节点绿化打造。通过10万亩工业原料林工程建设,南溪区森林覆盖率得到大幅提高。通过与宜宾纸业合作,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林业发展路子,实施“林纸一体化”项目。10万亩工业原料林建设工程己经全面完成。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2.58%,比2010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二是实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系列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农村环境卫生不断加强,截至目前,己创建省级生态乡镇2个,生态村74个,生态小区7个,创建生态家园591个,创建“绿色学校”32所,其中国家级1所,省级2所,市级10所,区级19所,建成日处理一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1座,罗龙工业集中区日处理2万吨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80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l座,场镇生活污水处理站12座,生活垃圾中转站16个,废气废水治理装置35台套,同时通过实施改厨、改厕和沼气池建设等项目,有效改变和提高了生活工作环境,为争创省级生态区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实施江河库堰水系绿化工程。对全区水系、塘库堰进行全面规划,做好造林项目的包装、推介,借助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中、省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对马耳岩水库,云台湖省级湿地公园等沿河、沿湖、水库周围及水源地的保护力度,构建起具有南溪特色的绿色水系廊和生态保护屏障。

(三)打造“森林康养”与“生态农业”共享生态实践特色

“十二五”规划以来,南溪区顺应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需要和民众需求,着力建立绿色、循环和低碳的发展模式,以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为促进南溪经济的快速优质增长,突出区域特色优势,以培育马家乡红豆杉基地“森林康养”核心区和长兴片区现代农业示范片“生态农业”示范区为重要支撑,努力构建绿色、节约、环保的生态产业结构,充分体现南溪生态实践特色。

1、依托马家乡红豆杉基地,因地制宜打造“森林康养”中心。一是科学编制规划。结合“十三五”规划,邀请专家科学编制全区森林康养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分级次建立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标准体系,实现森林康养与南溪新居、生态旅游、脱贫攻坚、颐养产业、生物医药等项目融合发展。二是夯实基础设施。以马家乡红豆杉基地为基础,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开展林权改造、森林抚育,培育红豆杉万亩基地,提升森林康养功能;加快森林康养基地交通体系建设,完善提升全区森林康养基地道路,增强森林康养基地可进入性、吸引力和承载服务能力;统筹规划建设森林康养基地水、电、气、通讯等综合基础设施,加强停车场、公厕、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三是完善服务功能。实行“规划、投资、建设、管理、运营”五位一体的招商引资模式,精心包装推出一批森林康养优质项目,公开引进一批优秀投资者和经营团队,积极支持森林康养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向森林康养基地延伸,强化养老服务设施配套,提倡度假式养老模式。四是加大政策支持。抢抓国家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务院出台《关于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契机,力争挤进国家、省、市规划盘子,不断创新政府投入、市场投入、社会投入等机制,抓好工商资本下乡和回乡创业工程,通过多种举措积极有效引导市场、社会等各种力量投入到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之中。

2、创建长兴片区现代农业示范片,打造生态农业优势。南溪区长兴片区现代农业示范片涵盖了裴石、留宾、长兴、仙临四个农业大镇,产业布局为“一主二辅三配套”,绿色蔬菜为主导产业,特色瓜果、水产为辅助产业,并配套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农业体验、乡村旅游观光三大产业,计划建成绿色蔬菜基地2万亩,水果基地0.5万亩。该片区自2013年正式启动建设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形成了产业布局区域化、基础设施规范化、推广品牌良种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生产经营组织化、产品销售品牌化的良好发展格局。长兴片区蔬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南溪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助推蔬菜产业发展,南溪区政府设立现代农业专项资金,2015年区本级财政资金投入1500余万元用于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同时对上争取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打捆用于基地建设,引进社会资金1.2亿元投入现代农业建设。目前,南溪区通过绿色蔬菜基地认证12万亩,绿色食品认证26个,其中绿色蔬菜品种认证5个,无公害蔬菜品种认证23个;制定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各20个。2015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28.9万亩,总产量63.8万吨,产值7.65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51.2%,全区农民年人均蔬菜收入达2230.00元。

二、南溪区落实生态实践经验启示

(一)强化政府主导,体现民心需求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南溪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在推进“拜水长江.养心宜宾”理论的生态实践的过程中,始终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利益追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生态建设的需要,坚定不移地把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工作主线,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统筹抓好绿色产业发展、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

1、在城市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即坚持人是主体,城是载体。为此,南溪围绕“吃、住、行、娱、乐、购、康、养、健”,完善城市功能设施和布局城市产业项目,始终围绕打造“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生态主题,建设让人愿意步行、乐于停留、适于生活的人性化城市。

2、在工业发展上,坚持绿色低碳。即立足实际,科学制定好园区规划,进一步明确工业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不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形成了一批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食品、特色轻工、生物医药、机械制造四大产业集群。

3、在产业布局上,支持生态优先。即做到保护性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首要条件。坚持管、护、封、青、禁综合施策,持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人工造林、水土保持等工程,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统筹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湿地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扎实有效推进生态环境整治,加快还清“旧账”,确保不欠“新账”。

(二)突出绿色行动,引导全民参与

南溪区通过大胆探索实践,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整套“绿色行动”保障机制,坚持大地植绿与心中播绿相结合,在县乡村三级实施,扩大打造“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的影响,使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1、创新“绿色行动”资金投入机制。三年来,南溪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宜宾市南溪区工业原料林建设资金补助办法》《宜宾市南溪区环城绿廊建设补助办法》和《宜宾市南溪区苗木花卉苗圃建设财政专项资金补助暂行办法》,综合运用财政投入、项目整合、加大涉林资金投入,每年投入各类林业项目资金3000万元以上。

2、创新“全民参与”造林机制。南溪区为推动工业原料林发展,积极发动群众造竹,鼓励企业流转土地打造自身基地,发展特色林业。

3、创新“绿色城市”环城绿廊建设机制。规划了2014~2018年5年时间建设南溪环城生态绿廊工程,主要围绕南溪区中心城区开展绿化造林行动。

(三)开展有益探索,切实注重创新

紧紧围绕“拜水长江.养心宜宾”这一理念,不断学习借鉴省内外生态建设先进地区的生态实践经验,在进行有益实践探索和理性总结的同时,形成了一些适合南溪生态实践建设理念和做法。

1、在主要目标上,坚持大地植绿,着力打造完备的城乡森林生态系统,打造出“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现代城市风貌。

2、在重点任务上,坚持心中播绿,切实增强城乡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厂矿、进军营,营造处处受教育、时时受熏陶的氛围。

3、在建设范围上,坚持城乡统筹,大力推进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进程。通过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的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改变城乡生态建设二元结构,消除城乡人居环境的差距。

4、在建设方式上,坚持师法自然,全面提升城乡生态系统的近自然水平。大力推行造林树种选择本地化、森林绿地配置多样化、管护措施近自然化,使城乡生态建设更加科学,更为节约,更有实效。

5、在结果取向上,坚持以人为本,有效提供公平普惠的生态福祉,真正把生态建设成果变成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三、南溪区落实生态实践的深化建议

(一)抓住“点”的布局,努力实现不同区域各具特色

1、充分运用“多规合一”成果,做好“点”的布局控制性详规。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多规合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生态红线、城市边界线“三线”保护,确保城市未来的建设发展不突破生态环境的基本控制底线,留足发展的生态空间;城市生态实施“翡翠计划”,推进长江生态综合治理,持续开展全区生态修复,打造“一心、两带、三屏、四廊、多点”生态保护格局,加快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城市,打造美丽山水。乡村主要以打造现代农业为根本,建立完善“7+3”现代农业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城市保障,壮大绿色蔬菜瓜果、特色水产养殖等绿色生态种养基地,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围绕生态旅游,发展花卉苗木、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等都市休闲农业。重点实施长江花海(罗龙)、江南观音文化(江南)、南休闲谷(石鼓)、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园(长兴、仙临、留宾、裴石)、云台湖等多个以生态特色农业为主的4A级景区建设。同时根据气候、土壤、水资源等分布特点,在全区16个乡镇打造差别化的森林康养、生态水产、花卉苗木、林竹经济等特色生态农业产业。

2、研究完善政策经费保障机制,落实“点”的布局实质性推进。在“多规合一”编制完成的基础上,区政府牵头,以职能部门为主体,乡镇(街道)配合,做好各个生态实践“点”的控制性详规。区政府结合南溪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实际,研究制定不同类别、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政策扶持、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各个项目的推进前期工作的顺利进行。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问责制度,健全经济社会综合评价体系,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合理纳入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并加大考核权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健全生态环境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问责制,建立分档分级的责任追究机制。

(二)完善“线”的延展,努力确保关联区域优势互补

1、以中心城区(南溪街道、罗龙街道)为主线。借力宜宾市打造环长江旅游景观大道,分“滩、道、楼、渡”四个主题,规划建设南溪段景观大道,勾画山水合璧的水居图;借力打造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升级城区内2.2公里护城溪绿化带、3公里桂溪河绿化带景观,展现碧水穿城、林茂花艳、交相辉映的动态景观意境。向东西(裴石镇、石鼓乡〉延伸形成以城市生态、观光休闲、花卉苗木为主要产业的生态实践中心线。

2、以马家乡、江南镇为南线。抓住四川省委省政府把四川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森林康养目的地和全国森林康养产业大省的目标这个契机,借助四川省首批十大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马家乡红豆杉森林康养基地这个平台,充分利用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南溪独有的民俗、观音文化,着力打造以森林康养、民俗民情、观音文化为主要产业的生态实践南线。

3、以大观镇、汪家镇、黄沙镇、林丰乡和大坪乡为北线。结合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万亩林亿元钱工程和南溪区生态屏障建设工程,依托南溪区仅有的马尔岩独特的森林和水资源,着力打造以生态水产、特色林竹、采摘体验为主要产业的生态实践北线。

4、以长兴镇、仙临镇、裴石镇和留宾乡为东线。突出南溪区委区政府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片”目标,借助南溪区九龙食品工业园区优势,着力打造以现代农业、生态瓜果、绿色蔬菜为主要产业的生态实践东线。

(三)强化“面”的拓展,努力塑造全范围生态品牌

1、创建一个全区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面。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全区要形成“区委负总责,区政府负实责,职能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同抓,人大、政协督促抓”的工作格局。乡镇(街道)、区级部门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要建立工作责任考核制。要倡导“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政绩观,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区委要制定全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量化考核内容和办法,纳入党建工作之列,每年对乡镇(街道)、区级部门进行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推荐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强化资金保障。按照生态区建设规划,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建立健全有效引导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政策,完善“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2、创建切实有效的生态实践管理面。要制定规章条例,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步入规范有序的法制化轨道。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生态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调度、调剂。主要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按照“林农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要求抓好林改,最广泛地动员林农投资投劳育好山、护好山、开发好山。要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政协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建立起权力监督、行政监督、媒体监督与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3、创建良好生态实践环境。要继续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组织开展以畜禽粪便污染、化肥农药污染、农村改厕等为主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要开展生态示范镇创建活动,推动城镇美化、绿化、净化等公用工程建设。要形成科学的区域开发格局,进一步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定位,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的区域开发新格局。

4、在全社会强化生态文明意识。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广辟宣传阵地和渠道,培养全民的生态道德,树立强烈的生态责任感,让推进生态文明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二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大力开展以“绿色企业”、“绿色家园”、“绿色学校”等为主线的绿色系列创建活动。三要引导群众树立生态化的生活方式,绿色消费,适度消费,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四要大力推进环保民间组织和环保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在环境日、地球日、保护母亲河等纪念活动中发挥引导者和主力军的作用。


(作者系中共南溪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相关推荐THE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