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yblywhw@126.com    QQ:2680826841    广告合作热线:17760503325
文旅论丛LOCAL CULTURE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研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存在问题 与解决路径思考

来源:作者:罗天贵发布时间:2018-01-03阅读次数:分享本文:

一、基本现状

(一)发展速度很快

由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宣传指导,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农户的积极参与,兴文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8月底,全县已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97家,家庭农场158个,农头企业42家,专业大户756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涉及领域广泛

在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既有牲畜、家禽、水产等养殖业,又有蔬菜、水稻、油菜等种植业,还有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等多个领域,既有观光旅游,又有生产加工,还有集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经济组织。

(三)呈现形式多样

从这些农业经济组织的领头人来看,有独立经营的,有合伙经营的,还有股份制的。从流转土地形式来看,有租用土地直接支付租金的,也有农民用土地入股分红的。从农业经济组织的所有权来看,有村组集体承办的,也有农民个体所有的。

(四)示范带动初显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适度规模经营,且对周边一定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辐射带动作用。在兴文县快速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市级及以上的龙头企业就有19家,其中省级1家。己创建市级示范社22家,省级示范社11家,国家级示范社2家。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经营较好的家庭农场都发挥了对农业经济的带动作用,也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周边农户的收入,带动了一些贫困户脱贫增收。如五星镇大同村连天山生态肉牛养殖基地,改革创新股权量化利益联结扶贫模式,整合各级财政用于产业扶贫的250万元资金,以股金的形式量化到村到户,变“财政补贴”为“财政投入”,变“各不相干”为“利益联结”,实现了“一张股权证,三方的利益”的良好效果。又如僰王山镇永寿村的兴文县凤瑞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2013年带领当地五户养殖户在县工商局注册,秉承“办一个合作社,带动一个产业,兴一方经济”的理念,以“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坚持五个统一带动了全镇163户(其中贫困户132户)农户发展养殖产业。

二、存在问题

(一)管理经营不善

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管理经验,不熟悉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业务,或者是贪大求全,精力有限,导致经营管理不善。尽管选择了较好的项目,也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如麒麟苗族乡的院山葡萄园,第一年投产收入还不错,但第二年就严重亏损。

(二)资金技术缺乏

部分项目由于投入资金不足,导致无法正常投产。尽管有的项目国家给予资金扶持,但前提是要基础设施达标,且达到一定规模,经验收合格才能得到资金补助。因此,有的项目因投入资金不足,不能正常投产,无法通过验收,也就中途停止实施,出现瘫痪半瘫痪状态。一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由于没有专业技术人员,自己又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必然造成产量和量低下、种养殖成本偏高、利润空间极小等问题,最终出现无法继续经营的现象。

(三)市场分析不足

部分项目由于对市场调研不充分,盲目实施,导致市场价格下跌和产品滞销,亏损严重,无法正常经营,专业合作社也就自然解散。尤其是水果类的专业合作社最容易出现这方面的问题,因为水果的保存时间短,如果没有在成熟期及时出售,又没有延伸产业链来进行深加工,必然会亏损。

(四)经营业主跑路

虽然兴文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速度很快,但真正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比例还不大。特别是少部分经营业主因无法继续经营,选择跑路的情况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流转了农民的土地,拖欠农民租金无法兑现,土地上又进行了一些设施建设影响复耕。有的项目跟农民签订了多年的土地流转合同,既没有继续经营兑现租金,也没有将土地还给农民耕种,经营业主失去联系,时间越拖越长,遗留问题也就越大,伤害了老百姓的利益,也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三、对策建议

(一)从归口管理做起摸清家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出现的新生事物,在完善管理制度和规范管理方面都需要一个探索和适应过程,但要加强管理和指导,首先要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

1、落实好归口管理制度。所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行业管理要求,注册也好,备案登记也好,最终都应统一在县农工委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做到分门别类,不重不漏。

2、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及到工商局的注册登记,涉及到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部门的行业管理,既要解决好将专业的事务交给专业的部门来做,又要处理好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通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的基本情况,核对统计数据,存在哪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建议,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和帮助。

3、建立好指导管理体系。统一制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管理办法,明确登记注册要求、奖励扶持政策、考核评估标准等一系列内容,实现全县统一口径统计,统一部门管理,统一考核评价,统一奖励扶持。

(二)从解决问题入手给予扶持

通过统一摸清家底,发现存在问题,分析主要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办法,做到精准扶持。

1、开展专门培训。针对部分农业经济组织不善管理的问题,全县统一举办培训班,开展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登记注册要求、章程的完善和执行、产品宣传和销售、管理能力提升等内容的培训,并组织到一些示范社参观,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管理业务和技巧。

2、落实帮扶人员。根据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情况,排出一批需要帮助的农业经济组织,在全县各部门中选择一批有经验、会管理的干部,实行对口联系和帮扶,帮助他们选择发展项目,解决管理难题,协调小额贷款,延伸产业链条,打通销售渠道,让他们走出困境,走上正轨,逐步达到示范社目标。

3、组建技术团队。针对部分农业经济组织缺乏种养殖技术问题,从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部门选择技术专家组建技术团队,根据存在问题,开展巡回指导,对不能解决的疑难杂症要及时联系上级专家给予解决,帮助他们解决因不懂技术而影响发展的问题。

(三)从创建示范给力提供经验

全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多,范围广,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还在不断摸索,要通过技术支持、资金扶持等办法逐步创建一批示范社和家庭农场,供大家学习借鉴,才能让不断发展起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少走弯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增收致富的目标。

1、巩固好现有的示范社。要建立联系制度,经常深入这些示范社了解情况,及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政策上给予倾斜,发展上给予指导,学习上搭建平台,让他们继续创造条件,申报更高级别的示范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如兴文县大坝苗族乡红旗粮油专业合作社,就是一个较好的项目,现已发展成为集一、二、三产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经济组织,管理规范化,科技含量高,产品无公害,经济效益好,示范带动强,再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完全有条件创建国家级示范社。

2、指导好申报工作。要学习研究各级示范社评估标准,选择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专业合作社,按照缺啥补啥的办法,指导他们达到标准,帮助他们积极申报,努力创建更多更高级别的示范社。

3、按期开展县级评比。出台县级示范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的评估标准,每年开展评比表彰,积极鼓励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四)从遗留问题着手依法维权

针对个别地方经营业主跑路,流转土撂荒的问题,乡镇政府应该加强领导,村级组织应及时采取法律手段,通过诉讼程序依法维权。 

1、加强农村普法教育。让村组干部和老百姓树立法治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指导村民依法维权。针对经营业主拖欠土地租金的问题,由村组干部指导相关村民依法起诉,通过诉讼程序为老百姓讨回土地租金。

3、依法处置流转土地。在法院判决后,如果经营业主能够继续履行合同,则按合同约定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如果无法继续履行合同,根据判决结果对撂荒搁置的土地进行复耕处理,避免造成新的合同纠纷。


(作者系中共兴文县委党校副校长)

相关推荐THE RECOMMEND